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陷阱一
27 2015,08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陷阱一
现在会计制度已经非常严格了,但是操纵财务报表的情况还是不断发生,我们现在就结合现在的情况分析一下主要的财务陷阱,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审慎的投资态度。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及进销存财务报表是投资者分析其价值的重要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在自然反映公司的行业、竞争及经营管理情况之外,公司的管理层出于维护公司形象,达到融资的条件,转移利润以及规避税收等考虑,还可对其进行有意安排,投资者可能据之作出错误的判断,因而可以认为这些财务安排是投资者进行上市公司价值判断中的“陷阱”。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现在常遇到的几大类财务报表“陷阱”:

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

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因无须合并财务报表,因而不必以对外的销售作为最终的销售实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也增加;而对于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来说,则是应付账款和存货的增加。总体而言,并未对外实现销售,但上市公司自身已合法地实现了销售。这种制造利润的手段很难持续,而且应收账款在坏账损失风险较大。

销售收入确认方式的变更

有一类上市公司,它们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当期赢利。如果当年接获的订单很多,而公司如提高开始阶段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

不同控股程序子公司间的销售安排

在同时拥有几家不同控股程序的子公司且均经营同一业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在不同控股程序的子公司之间分配订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可将订单全部或大部分将由本部工厂或控股程序高的子公司生产,降低少数股东损益;反之,则是将订单大部分交由控股程序低的子公司生产,提高少数股东收益,如少数股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控股股东所获收益因此增加。该手段也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规避税收。

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

上市公司如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用于再销售,则其溢价需要合并抵消,因而对合并报表的赢利无贡献。但如果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则一方面,该类次交易无须披露;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采购后形成固定资产,则子公司的销售可确认实现。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虽定价过高,但因其折旧分多年提取,因而当期利润增加因素远高于因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因素。

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

变化虽然企业进销存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以及各项费用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如销售折扣,有的 上市公司将其单列为一项目,而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销售费用,作为给分销或零售商的销售佣金。该种归类的变化会导致费用比率的非经常性的波动。此外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间,也有一些归类上的差异,如对销售办事处的租金及折旧支出,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管理费用,有的将其归入销售费用。如果上市公司的归类发生变化,则费用比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温馨提示:可以根据左右键快速切换上下篇文章
马上联系我们获得免费DEMO方案制作演示 0577-27787858125992955